植物油本身並不含反式脂肪,而是經過氫化作用後,反式脂肪數量增加,造成的危害並不亞於飽和脂肪。反式脂肪不但影響身體脂肪酸代謝,也會阻礙細胞膜合成及荷爾蒙製造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反式脂肪與孩童過敏、成人糖尿病及大腸癌的關聯性。氫化技術是為了讓液態植物油成為固態,並可以高溫重複油炸,增添食物酥脆口感,譬如人造奶油、酥油、乳瑪琳等,且成本較低,被大量運用在速食及各類酥炸食品中,如炸雞、甜甜圈、餅乾、派、洋芋片及糕點麵包。

更糟的是,反式脂肪攝取並沒有所謂安全劑量,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(FDA)提醒民眾,儘量少吃為妙。由於反式脂肪普遍存在於各種日用食品當中,因此歐美各國營養專家紛紛呼籲,應將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同列為營養成分的標示項目。

2004年丹麥政府發布禁令,凡商品含有超過2%以上的反式脂肪均不得販售。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預計2006年跟進,要求食品標示反式脂肪含量。
「應該要讓消費者知道,自己究竟吃了多少壞的脂肪(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),」澳洲消費者協會日前提出強烈要求,希望食品標示反式脂肪含量。
反式脂肪問題並非難以解決,重點在於消費者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健康爭取權益。

日前在輿論及法規要求下,許多廠商已紛紛改進技術,推出無反式脂肪的商品。譬如美國黃豆協會推出無反式脂肪的酥油,讓烘培師傅混用天然奶油( 動物油脂)和無反式脂肪的酥油,兼顧口味與健康。

目前台灣並未規定食品標示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含量,加上消費者對於反式脂肪並不了解,隱藏在我們周邊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,可能高過想像。尤其台灣市場油炸品多,流行的炸雞、甜甜圈、鹽酥雞等,到底用什麼樣的油,實在沒有人知道。

走訪數家超市,架上最常見的是動物性奶油( 如安佳奶油)和氫化植物油( 如雪印的超軟奶油)。即使有些超市可以買到國外進口奶油,甚至是澳洲評選出的健康奶油,但也因標示不明,很容易被忽略。最簡單的方式是,選擇奶油及各類食品時,多留意以下標示:凡成分中有「氫化植物油、半氫化植物油,英文為Hydrogenated」,表示有反式脂肪,儘量不選擇這類產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dygun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